close
八小時外的花鳥魚蟲
位於普陀、靜安、長寧三區交界處的曹傢渡花鳥市場,將於今年年底關張,面臨整體搬遷。最近到那裡 深度遊 的市民、職工為數不少,各種攻略也隨處可以找到。
在上海人的業餘生活裡,花鳥魚蟲是消遣和享受的 四大金剛 。老底子花店,有的就叫 花鳥商店 。如上海最大的南京西路364號上海花鳥商店(1959),還有老城隍廟凝暉路47號和平花鳥商店、廣東路742號黃浦花鳥商店等。
直到80年代,新開店裡仍有這樣的店名:浦東大道花鳥商店(1982)、長青花鳥商店(1982)及南碼頭花鳥商店(1986)等。有的索性是花、鳥、魚齊上店招,像南市花鳥漁具商店。花鳥魚蟲生意好,還引來不少跨界兼營,如《萌芽》讀者服務部、上海文化藝術服務營業部和市儀器儀表公司的光華百貨經營部等。
音響後級系統規劃
拎花籃 開花店 翻花園
小小姑娘,清早起床,提著花籃上市場。穿過大街,走進小巷賣花賣花聲聲唱。 歌兒出自朝鮮電影,卻唱出全世界的賣花形象。上海老早沒花店,隻有小販沿街叫賣的 拎花籃 及花農提籃挑擔的 挑春擔 。
滬上最早的花草集市在南市方浜路花草弄,原為 花草浜 ,此地是上海縣城邑廟和縣衙門間的黃金地。開埠後,市場促生產。1853年(清咸豐三年),浦東花農陸恒甫在龍華鎮南方板橋開陸永茂花園; 這是上海第一個商品性花木生產的園圃 (《上海園林志》)。說是花園,實為花圃,15畝地種瞭白蘭、茉莉和玫瑰等。接踵而來是顧芹薌的顧義和花園、徐永興的徐順興花園等。花園業務還有 翻花園 , 翻 就是設計和造花園,比賣花賺頭好。行業老大黃嶽淵的黃氏畜植場(黃園),不僅翻蠡園等私傢花園,還搶到怡和洋行和畢卡第公寓(衡山飯店)的外國生意。而實力弱的花園,要靠大花園分一杯羹,俗稱 拆園場 。
敢為人先的陸恒甫再創第一,在縣城舊校場旁開花店。有實力的花園,也像他開店自銷。解放前的上海,花店最多在抗戰勝利時,為129傢。到解放後的1951年,增至148傢。至1956年公私合營,有花店71傢;我住的茂名南路,在133弄就有傢洪元花店。那時,花店生意倒在寒冬花淡時好,賣盆景、溫室盆花和水仙等不多的冬令花是小頭,聖誕和春節銷售是大頭;業內稱 一年靠一冬 。
1966年8月23日,除上海花鳥商店,全市其他46傢花店關門。
在無花可種的日子裡,種得最多是帶刺的仙人球仙人掌仙人柱、蓬勃旺盛的太陽花和一生一色的寶石花。沒水仙,把青菜黃芽菜芯養在水裡;照樣生出修長嫩葉,綻放小黃花:雖聞不到香,但心能感覺。種花無花盆,就用壞搪瓷茶缸、甚至痰盂。
上海人種花叫 養花 ,養就意味著責任。傢裡的仙人球種瞭七八年,當長得像小人腦袋時,忽然 嗖嗖 竄出細長花莖,像十來根小辮。一天晚上,不經意間,發現仙人球開花瞭。花色很雅,淡淡的鵝黃。
1983年,全市花店從1978年的3傢發展到13傢。就在那年,經市民投票,白玉蘭從10種候選花卉中脫穎而出,在1986年市八屆人大常委會上被定為市花。時任市園林局長程緒珂告訴我: 白玉蘭是上海春天最早開的花,冒寒迎春,敢為人先。白花如玉,香玉似蘭。朵朵向上,象征奮發向上的風貌。又是潔白清廉的象征。
有人說,一個不愛花的民族是沒希望的民族。就在1995年,上海鮮花消費量就達2.5億支,花店突破1000傢,成為中國最大的花卉消費市場。
春來賣鳥秋賣蟲
上海鳥店最早在老城隍廟九曲橋西南。起初是市,無店有攤,形成在1821至1850年,也就是清道光年間。後攤變店,因經營鳥類不同而成南北兩幫。以賣芙蓉、繡眼、黃騰等南方鳥是南幫,有黃福興、俞順興和桂芳等店;以賣百靈鳥等北方鳥的北幫有榮順祥、三合成和雙盛永等店;南幫鳥籠多為方形和長方形,北幫多為圓形。
養鳥是養觀賞鳥。1933年12月10日,上海舉辦第一屆芙蓉鳥競賽(展覽)會。芙蓉鳥即金絲雀,一高貴寵物鳥,雄鳥鳴叫尤為動聽。1957年,市花木公司參加首屆春季廣交會成交的10多萬美元中,就有芙蓉鳥的功勞。上海鳥源稀缺。為滿足養鳥愛好者需要,市花木公司三管齊下;一走出去,到外省收購。二與本市養鳥者簽合同,公司按官價供應飼料,所養種鳥隻賣公司。三是公司自傢辦場繁殖和中轉鳥。
養鳥需遛鳥,多在綠化地帶。籠蒙佈,吊樹上或手提。遛鳥是交流,有時也鬥鳥。鬥是推優,比誰傢養得好唱得好。
沒養過鳥,左鄰右舍也不見有養。是否顧忌民間一說, 前世不孝,今世養鳥 。小時,在花園裡捉到過小麻雀,想是學飛不慎跌落。在它腿上系根鞋底線,養在紙盒裡,散點米。那幾天,傢不安寧。老麻雀在上 嘰嘰喳喳 ,小麻雀在下 喳喳嘰嘰
弄堂裡有小朋友比我有本事汽車擴大機電容,把捉的麻雀馴服,上海人叫 養傢麻雀 ,養得認傢瞭。麻雀腦袋染紅藥水,手一拋,飛出去;轉回來,落在肩上。不要太神氣,感覺不是小小麻雀,而是碩大兇猛的隼。
文革 結束三年後,上海出現江陰路花鳥市場。起初是愛好者在南京西路、黃陂路口綠地自發形成,後建市場。設攤交易近300種花鳥魚蟲,並擴至重慶路。1984年,連雲路建鳥市;1985年,又建瀏河路花鳥工藝品市場。自1980到1990年十年,總成交額3076.83萬元,而到1995年是一年就達3169萬元。
早在抗戰後期,上海的鳥店就春來賣鳥秋賣蟲,鳥市亦成蟋蟀市場;聚寶興鳥店曾賣出過一隻價格100大洋的蟋蟀。
上海人把蟋蟀叫 趲織 。南宋宰相賈似道《促織經》有 虎丘人曰趲織者 ,上海曾由蘇州府領導,語言 視蘇州為重 ;想這叫法是舶來品。
養趲織不是為瞭聽蟲鳴,主要為個鬥。鬥趲織要打草,要噓伊開牙,開牙才能鬥。這草要掛上架,不能弄臟草鋒。草分三種,較高級穿心草,還有長草鋒和短草鋒;最佳是鼠須。鬥時,雙方各領草三根。打草會有汗水,要戴手套。打草的章法叫 簧法 ,簧草得法激鬥態,乃至反敗為勝。
開鬥是桌上置轉盤,放墊紙。紙分兩種,一宣紙,另是普通紙。先墊紙,後放鬥格。鬥格由圈和隔板組成,還有蓋板。參賽趲織吃的水和飯,均由賽場工作人員提供。賽前幾日要先送過來養,怕它是用瞭興奮劑等藥的 藥蟲 。賽前稱重,然後配對廝殺。
一位老裁判拿著紅黃牌相告: 如第一局輸瞭,用黃牌。第二局輸瞭,用紅牌。第三局輸瞭,就要提蟲瞭。一局輸掉瞭,60秒以內鬥第二局,以此類推。三局兩勝,趲織輸贏以叫的為勝。
在上海人日常用語中,常借趲織說事。常敗者是 敗鬼趲 ,面孔長叫伊趲織一品種 棺材板 ,遇事不順是 趲織不開牙 。若有人說你像隻趲織,不是誇你好鬥如勇士,而是講你喜歡上躥下跳不太平。
金金魚熱帶魚
上海人把金魚叫 金金魚 。據《上海園林志》:1920年,上海最早擺攤頭賣金魚是個叫孫連忠的河北文安縣人。所賣金魚,先是外地販來,後在本地烏魯木齊路砌池飼養。
當時,賣金魚的固定攤頭在呂宋路(今連雲路)。而三角地菜場、新閘路和康定路等地,常有挑擔流動賣魚。銷路最大是當年產魚,年銷量數十萬尾,因魚小便宜,沒小指粗,隻一寸來長。一般看不出品種,隻挑雙尾巴且尾巴大的;養單尾巴要被人笑。兩歲以上的,價錢就高瞭,名品每尾要價幾擔米,常人買不動。
養魚的比種花的少,解放前才50戶魚攤販。至1958年合營時,全汽車音響電容推薦市金魚、熱帶魚攤販也隻有54戶。而店有5傢,其中鼎興泰、康華兩傢賣金魚,其他三傢做熱帶魚生意。早在1937年,上海最早的熱帶魚專賣店開在膠州路新閘路口。之前都是兼營,有日本人開的雜貨店,也有中國人開的鳥店,甚至連永安公司也擺櫃開賣。當時,一對五彩神仙魚要300銀元,價錢在花鳥蟲裡拔頭籌。
華山路好婆的侄子是個傢裡開自行車廠的小開做瞭個高、長都過1米的魚缸,冬天怕冷瞭熱帶魚,魚缸日夜開燈照耀。
我也養過熱帶魚,它生得爽快,邊遊邊下崽,小魚出娘胎跌到缸底,觸底反彈,躥上來就遊開瞭。而金魚不同,它是卵生,下的是籽。看到有兩條魚一逃一追,那就是在 打雄 交配。隨後,雌魚肚子一天天大起來。在臨產前,要在缸裡加水草;魚籽會一串串撒在草上,經日曬和一段時間後,小金魚破殼而出。
養金魚是客居杭州時。養過黑獅子頭,頂上兩個絨球在水裡漂蕩。同樣漂蕩的還有水泡眼,漂的是眼睛,以泡大為佳。還有肚子鼓起、似乎永遠有孕在身的珍珠魚。而養過的熱帶魚品種,隻記得一個黑瑪麗,可能是常用它起綽號的緣故吧,比喻皮膚黑的女生。
要說養魚的樂趣,我覺得不止在觀賞,而在對你養魚點贊。要說養魚之煩,一是吃二是換水。金魚熱帶魚都可喂米飯,但最好吃活魚蟲,紅紅的魚蟲如小蜘蛛般,團團群群,多在河塘邊,夏天最盛。用紗佈網撈回來,吃不瞭就養院裡小池塘。也可攤曬於紙,有股腥味不好聞。到冬天,魚蟲撈不到瞭,魚蟲幹也吃完瞭。隻得自制蛋黃粉,讓外公幫忙制作。舍蛋清取蛋黃,炒熟、碾碎、曬幹,裝瓶。那時雞蛋配給,為魚兒犧牲自己。
為金魚換水不能直接用自來水,它含有漂白粉。自來水要放上二三天才能用,院裡有井,但井水也不能打上來就換。逢老天下雨,拿臉盆鉛桶接,說天落水養魚最好。換水基本每周一次,有兩種方法:一全換,把魚撈出來,倒陳水,換新水。第二種是換部分,魚不撈出,用橡皮管抽缸底魚糞和陳水。剛開始,吸力難掌握,輕則吸不上水,過猛就吃水。想那些偷汽油的,大概養過金魚,都是抽的高手。
到黃梅天,金魚易得黴病,長出灰白斑點。治病用土法,放鹽於掌,魚滾其上。幾次下來,還是有效的。現在想來有點殘酷,魚肯定很疼。
位於普陀、靜安、長寧三區交界處的曹傢渡花鳥市場,將於今年年底關張,面臨整體搬遷。最近到那裡 深度遊 的市民、職工為數不少,各種攻略也隨處可以找到。
在上海人的業餘生活裡,花鳥魚蟲是消遣和享受的 四大金剛 。老底子花店,有的就叫 花鳥商店 。如上海最大的南京西路364號上海花鳥商店(1959),還有老城隍廟凝暉路47號和平花鳥商店、廣東路742號黃浦花鳥商店等。
直到80年代,新開店裡仍有這樣的店名:浦東大道花鳥商店(1982)、長青花鳥商店(1982)及南碼頭花鳥商店(1986)等。有的索性是花、鳥、魚齊上店招,像南市花鳥漁具商店。花鳥魚蟲生意好,還引來不少跨界兼營,如《萌芽》讀者服務部、上海文化藝術服務營業部和市儀器儀表公司的光華百貨經營部等。
音響後級系統規劃
拎花籃 開花店 翻花園
小小姑娘,清早起床,提著花籃上市場。穿過大街,走進小巷賣花賣花聲聲唱。 歌兒出自朝鮮電影,卻唱出全世界的賣花形象。上海老早沒花店,隻有小販沿街叫賣的 拎花籃 及花農提籃挑擔的 挑春擔 。
滬上最早的花草集市在南市方浜路花草弄,原為 花草浜 ,此地是上海縣城邑廟和縣衙門間的黃金地。開埠後,市場促生產。1853年(清咸豐三年),浦東花農陸恒甫在龍華鎮南方板橋開陸永茂花園; 這是上海第一個商品性花木生產的園圃 (《上海園林志》)。說是花園,實為花圃,15畝地種瞭白蘭、茉莉和玫瑰等。接踵而來是顧芹薌的顧義和花園、徐永興的徐順興花園等。花園業務還有 翻花園 , 翻 就是設計和造花園,比賣花賺頭好。行業老大黃嶽淵的黃氏畜植場(黃園),不僅翻蠡園等私傢花園,還搶到怡和洋行和畢卡第公寓(衡山飯店)的外國生意。而實力弱的花園,要靠大花園分一杯羹,俗稱 拆園場 。
敢為人先的陸恒甫再創第一,在縣城舊校場旁開花店。有實力的花園,也像他開店自銷。解放前的上海,花店最多在抗戰勝利時,為129傢。到解放後的1951年,增至148傢。至1956年公私合營,有花店71傢;我住的茂名南路,在133弄就有傢洪元花店。那時,花店生意倒在寒冬花淡時好,賣盆景、溫室盆花和水仙等不多的冬令花是小頭,聖誕和春節銷售是大頭;業內稱 一年靠一冬 。
1966年8月23日,除上海花鳥商店,全市其他46傢花店關門。
在無花可種的日子裡,種得最多是帶刺的仙人球仙人掌仙人柱、蓬勃旺盛的太陽花和一生一色的寶石花。沒水仙,把青菜黃芽菜芯養在水裡;照樣生出修長嫩葉,綻放小黃花:雖聞不到香,但心能感覺。種花無花盆,就用壞搪瓷茶缸、甚至痰盂。
上海人種花叫 養花 ,養就意味著責任。傢裡的仙人球種瞭七八年,當長得像小人腦袋時,忽然 嗖嗖 竄出細長花莖,像十來根小辮。一天晚上,不經意間,發現仙人球開花瞭。花色很雅,淡淡的鵝黃。
1983年,全市花店從1978年的3傢發展到13傢。就在那年,經市民投票,白玉蘭從10種候選花卉中脫穎而出,在1986年市八屆人大常委會上被定為市花。時任市園林局長程緒珂告訴我: 白玉蘭是上海春天最早開的花,冒寒迎春,敢為人先。白花如玉,香玉似蘭。朵朵向上,象征奮發向上的風貌。又是潔白清廉的象征。
有人說,一個不愛花的民族是沒希望的民族。就在1995年,上海鮮花消費量就達2.5億支,花店突破1000傢,成為中國最大的花卉消費市場。
春來賣鳥秋賣蟲
上海鳥店最早在老城隍廟九曲橋西南。起初是市,無店有攤,形成在1821至1850年,也就是清道光年間。後攤變店,因經營鳥類不同而成南北兩幫。以賣芙蓉、繡眼、黃騰等南方鳥是南幫,有黃福興、俞順興和桂芳等店;以賣百靈鳥等北方鳥的北幫有榮順祥、三合成和雙盛永等店;南幫鳥籠多為方形和長方形,北幫多為圓形。
養鳥是養觀賞鳥。1933年12月10日,上海舉辦第一屆芙蓉鳥競賽(展覽)會。芙蓉鳥即金絲雀,一高貴寵物鳥,雄鳥鳴叫尤為動聽。1957年,市花木公司參加首屆春季廣交會成交的10多萬美元中,就有芙蓉鳥的功勞。上海鳥源稀缺。為滿足養鳥愛好者需要,市花木公司三管齊下;一走出去,到外省收購。二與本市養鳥者簽合同,公司按官價供應飼料,所養種鳥隻賣公司。三是公司自傢辦場繁殖和中轉鳥。
養鳥需遛鳥,多在綠化地帶。籠蒙佈,吊樹上或手提。遛鳥是交流,有時也鬥鳥。鬥是推優,比誰傢養得好唱得好。
沒養過鳥,左鄰右舍也不見有養。是否顧忌民間一說, 前世不孝,今世養鳥 。小時,在花園裡捉到過小麻雀,想是學飛不慎跌落。在它腿上系根鞋底線,養在紙盒裡,散點米。那幾天,傢不安寧。老麻雀在上 嘰嘰喳喳 ,小麻雀在下 喳喳嘰嘰
弄堂裡有小朋友比我有本事汽車擴大機電容,把捉的麻雀馴服,上海人叫 養傢麻雀 ,養得認傢瞭。麻雀腦袋染紅藥水,手一拋,飛出去;轉回來,落在肩上。不要太神氣,感覺不是小小麻雀,而是碩大兇猛的隼。
文革 結束三年後,上海出現江陰路花鳥市場。起初是愛好者在南京西路、黃陂路口綠地自發形成,後建市場。設攤交易近300種花鳥魚蟲,並擴至重慶路。1984年,連雲路建鳥市;1985年,又建瀏河路花鳥工藝品市場。自1980到1990年十年,總成交額3076.83萬元,而到1995年是一年就達3169萬元。
早在抗戰後期,上海的鳥店就春來賣鳥秋賣蟲,鳥市亦成蟋蟀市場;聚寶興鳥店曾賣出過一隻價格100大洋的蟋蟀。
上海人把蟋蟀叫 趲織 。南宋宰相賈似道《促織經》有 虎丘人曰趲織者 ,上海曾由蘇州府領導,語言 視蘇州為重 ;想這叫法是舶來品。
養趲織不是為瞭聽蟲鳴,主要為個鬥。鬥趲織要打草,要噓伊開牙,開牙才能鬥。這草要掛上架,不能弄臟草鋒。草分三種,較高級穿心草,還有長草鋒和短草鋒;最佳是鼠須。鬥時,雙方各領草三根。打草會有汗水,要戴手套。打草的章法叫 簧法 ,簧草得法激鬥態,乃至反敗為勝。
開鬥是桌上置轉盤,放墊紙。紙分兩種,一宣紙,另是普通紙。先墊紙,後放鬥格。鬥格由圈和隔板組成,還有蓋板。參賽趲織吃的水和飯,均由賽場工作人員提供。賽前幾日要先送過來養,怕它是用瞭興奮劑等藥的 藥蟲 。賽前稱重,然後配對廝殺。
一位老裁判拿著紅黃牌相告: 如第一局輸瞭,用黃牌。第二局輸瞭,用紅牌。第三局輸瞭,就要提蟲瞭。一局輸掉瞭,60秒以內鬥第二局,以此類推。三局兩勝,趲織輸贏以叫的為勝。
在上海人日常用語中,常借趲織說事。常敗者是 敗鬼趲 ,面孔長叫伊趲織一品種 棺材板 ,遇事不順是 趲織不開牙 。若有人說你像隻趲織,不是誇你好鬥如勇士,而是講你喜歡上躥下跳不太平。
金金魚熱帶魚
上海人把金魚叫 金金魚 。據《上海園林志》:1920年,上海最早擺攤頭賣金魚是個叫孫連忠的河北文安縣人。所賣金魚,先是外地販來,後在本地烏魯木齊路砌池飼養。
當時,賣金魚的固定攤頭在呂宋路(今連雲路)。而三角地菜場、新閘路和康定路等地,常有挑擔流動賣魚。銷路最大是當年產魚,年銷量數十萬尾,因魚小便宜,沒小指粗,隻一寸來長。一般看不出品種,隻挑雙尾巴且尾巴大的;養單尾巴要被人笑。兩歲以上的,價錢就高瞭,名品每尾要價幾擔米,常人買不動。
養魚的比種花的少,解放前才50戶魚攤販。至1958年合營時,全汽車音響電容推薦市金魚、熱帶魚攤販也隻有54戶。而店有5傢,其中鼎興泰、康華兩傢賣金魚,其他三傢做熱帶魚生意。早在1937年,上海最早的熱帶魚專賣店開在膠州路新閘路口。之前都是兼營,有日本人開的雜貨店,也有中國人開的鳥店,甚至連永安公司也擺櫃開賣。當時,一對五彩神仙魚要300銀元,價錢在花鳥蟲裡拔頭籌。
華山路好婆的侄子是個傢裡開自行車廠的小開做瞭個高、長都過1米的魚缸,冬天怕冷瞭熱帶魚,魚缸日夜開燈照耀。
我也養過熱帶魚,它生得爽快,邊遊邊下崽,小魚出娘胎跌到缸底,觸底反彈,躥上來就遊開瞭。而金魚不同,它是卵生,下的是籽。看到有兩條魚一逃一追,那就是在 打雄 交配。隨後,雌魚肚子一天天大起來。在臨產前,要在缸裡加水草;魚籽會一串串撒在草上,經日曬和一段時間後,小金魚破殼而出。
養金魚是客居杭州時。養過黑獅子頭,頂上兩個絨球在水裡漂蕩。同樣漂蕩的還有水泡眼,漂的是眼睛,以泡大為佳。還有肚子鼓起、似乎永遠有孕在身的珍珠魚。而養過的熱帶魚品種,隻記得一個黑瑪麗,可能是常用它起綽號的緣故吧,比喻皮膚黑的女生。
要說養魚的樂趣,我覺得不止在觀賞,而在對你養魚點贊。要說養魚之煩,一是吃二是換水。金魚熱帶魚都可喂米飯,但最好吃活魚蟲,紅紅的魚蟲如小蜘蛛般,團團群群,多在河塘邊,夏天最盛。用紗佈網撈回來,吃不瞭就養院裡小池塘。也可攤曬於紙,有股腥味不好聞。到冬天,魚蟲撈不到瞭,魚蟲幹也吃完瞭。隻得自制蛋黃粉,讓外公幫忙制作。舍蛋清取蛋黃,炒熟、碾碎、曬幹,裝瓶。那時雞蛋配給,為魚兒犧牲自己。
為金魚換水不能直接用自來水,它含有漂白粉。自來水要放上二三天才能用,院裡有井,但井水也不能打上來就換。逢老天下雨,拿臉盆鉛桶接,說天落水養魚最好。換水基本每周一次,有兩種方法:一全換,把魚撈出來,倒陳水,換新水。第二種是換部分,魚不撈出,用橡皮管抽缸底魚糞和陳水。剛開始,吸力難掌握,輕則吸不上水,過猛就吃水。想那些偷汽油的,大概養過金魚,都是抽的高手。
到黃梅天,金魚易得黴病,長出灰白斑點。治病用土法,放鹽於掌,魚滾其上。幾次下來,還是有效的。現在想來有點殘酷,魚肯定很疼。
- 後級擴大機 【Mobile01專家分享】後級擴大機該如何挑選呢?
- 重低音一定要裝電容嗎 【Mobile01專家分享】後級擴大機用途為何呢?該如何選用搭配
- 音響後級系統規劃 低音喇叭電容該如何升級~專家告訴你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